首页 > 创新探索

央视网:构建融合新生态 拥抱转型升级

新闻来源:中央电视台 2018年12月25日 11:41 浏览次数:10661

----------------------------------------------------

  21年前,北京中关村街头立起一个大标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今天,它和我们的距离又有多远?互联网已经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最大变量”,更是中国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巨变的“最大变量”。作为主流新媒体从业者,体会可能更为复杂、深刻,也更为纠结。悲观者看到的是冲击或颠覆,乐观者看到的是互联网赋能的大机遇,相信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会释放正能量。

  一、信心源泉

  央视网是由央视主办的国家网络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有着多终端业务架构,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有信心找到新生态中的新位置,探索和迎接一个新的媒介时代。我们有信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信心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信心源于互联网时代对媒体价值回归的呼唤,主流媒体的传统优势被赋能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超乎寻常,正是应接不暇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一度让我们忽视了媒体自身价值的内核。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一旦信息从稀缺迈向过剩,用户对公信力、权威性、引导力的诉求就将重回舞台中央。

  央视这两年所做的努力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在定位上坚守国家电视台的媒体属性,传播主流声音,弘扬主流价值;另一方面坚持品位品格,苦练内功,创新创优。制作播出的《将改革进行到底》《辉煌中国》等重点电视专题片引发全国上下的关注,《朗读者》《挑战不可能》等广受群众喜爱。

  事实上,尽管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视频依然是传播的最高形态。甚至有研究预测,未来90%以上的互联网内容都将以视频的形式出现。这几年,央视网发力微视频和“大小屏”融合两大内容产品线,推出的多支微视频和几种类型的“大小屏”视频融产品均受到广泛关注,例如,10集系列微视频《中国奇迹》总浏览量达2.1亿次;配合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搭建的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访问用户超过1亿人次;针对2018年央视“春晚”,与央视多个部门一起策划推出互动伴随式直播节目《@春晚》,相关点播收视次数超过13.27亿次。这让我们深信:随着中国消费升级的加速及互联网迈入成熟期,网民对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追求会日益强烈,媒体价值正是国家和民众共同的呼唤。

  2.信心源于对央视新媒体潜能的再次发现,央视网增长空间开发有待深入

  2017年12月召开的第五届网络视听大会披露,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IPTV用户总数为1.12亿户,假设每个家庭有3位成员,则意味着有3亿多人用IPTV看电视,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视新媒体平台。同时,中国互联网电视覆盖用户数也达1.1亿户,智能电视正在成为人们观看电视和视频节目的主渠道。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新电视时代正在到来。

  目前,央视的传播格局正是由相互补充的两个大屏(电视大屏和智能大屏)与两个小屏(移动客户端和手机电视)构成。在传统电视端,央视各频道覆盖用户数超过12.5亿;在新媒体端,央视网多终端覆盖用户数超过11.2亿。这一传播格局形成了央视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优势。但很长时间以来,这一传播格局的价值被低估或仍处于简单开发阶段,有待向覆盖更多用户的广度挖掘,向“智慧家庭”生态的深度挖掘,使它满足教育、游戏、购物等多种生活场景需求。这其中孕育着可见可期的巨大潜能。

  3.信心源于对媒体融合实质问题的廓清和面对,这是再出发的新坐标

  回望这些年发展历程,人们用多种方式总结媒体融合的经验,无论加法还是乘法,无论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反应,一个共识正在清晰,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目标,必须推动内容、平台、渠道、经营、管理的全面融合,一个都不能少,少一个都做不成。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涉及体制机制、组织架构等深层问题的调整。我们相信,真正认识问题本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对媒体价值的重新打量,对广电潜能的重新发掘,对媒体融合实质的廓清和认知,是我们再出发的新坐标。

  二、构建融合新生态

  结合央视网的实践,我们认为,可以用三个“融”来构建融合新生态。

  1.一是融平台:与终端对接,移动优先和智能大屏双轮驱动构建新竞争力

  CTR的数据显示,2016年通过电视接触互联网的规模已经超过了20%。以智能大屏为代表的新电视,为电视传媒产业提供了巨大的价值想象空间。在十九大报道中,央视网建设运营的IPTV总平台通过建立总分平台联动机制,实现全国IPTV“首页首屏首条”统一推荐,覆盖全国7154万家庭用户,累计收视4.43亿次;中国互联网电视覆盖全国7337万家庭用户,累计收视1.57亿次。智能电视已成为主流价值传播的重要渠道,移动优先与智能大屏要两手抓,一个都不能少。

  下一步,我们希望发挥在IPTV、互联网电视上的政策牌照和平台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共平台服务能力以及央视特色互联网内容的运营和聚合能力,打通多终端平台,向上整合内容与应用,向下整合终端和硬件,依托视频拓展未来智慧家庭的衍生服务,努力构建以智慧家庭为核心的产业生态系统。

  2.二是融产品:与用户对接,以产品创新为基础打造新势能

  作为央视的新媒体平台,央视网的发展动能来自央视近60年来积累的权威的品牌资源、海量的多类型垂直内容制作资源以及电视大屏产生的入口资源。长视频与短视频结合、大屏与小屏结合,是内容创新的抓手。

  一方面,打通“长与短”。长视频是存量,是基础;短视频是增量,是机遇。在长视频方面,央视网天然传承着央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大事,看央视”。重大时政报道、“春晚”、奥运会、世界杯等央视独有的长视频资源,构成了央视网头部流量担当。十九大报道中,央视网多终端累计访问用户4.6亿,视频收视9亿次;2018年央视“春晚”报道中,直播总体访问用户2.34亿人,相关视频点播累计收视达50.88亿次。央视网在大事件网络直播领域更是屡创历史纪录,“9·3”阅兵新媒体多终端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621.5万,创视频直播在线人数历史新高;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夺冠创下517万人的高清直播同时在线纪录。在短视频方面,央视网成立了微视频工作室,加大投入力度,推出的多支原创微视频播放量过亿次。例如,《公仆之路》全网播发量超过2.5亿次,广受关注;微视频《熊猫“奇一”粘人抱大腿》总浏览量超10亿次,被包括BBC、NBC在内的50多家境外媒体和网站转发。

  另一方面,打通“大与小”。区别于传统视频网站的版权之争,央视网致力于探索传统电视大屏与新媒体小屏之间的联动效应,力图实现在不同场景建立联通大小屏融合传播的新样态,将用户与电视联系起来。

  在相关部门的统筹下,央视实现了电视和新媒体在生产制作领域的融合一体化,实现了电视观众和互联网用户的相互转化、资源共享。例如,《筑梦天宫》特别节目首次使用大数据实时共享技术,把电视节目和互联网传播贯通起来。在十九大报道中推出的双屏互动H5产品《十九大 中国此时此刻》吸引超过2000万网友参与。这些模式的本质就是打破屏幕界限,依托电视视频构建新应用场景也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而这背后是大数据的支撑,央视网目前已建成播出时长达269万小时的网络视频数据库、5000万注册用户规模的用户数据库,以此为基础,正在加快建设“央视云和大数据平台”,让内容与用户相匹配,服务于精准化智能传播、精细化媒体运营,为央视智慧融媒体建设夯实基础。

  3.三是融机制:与市场对接,以资源连接为手段激发新动能

  央视网作为央视网络传播、互动和用户连接平台,以及跨界融合发展、对接市场的企业平台,要做的就是连接内容与渠道,连接电视与网络,连接体制与市场。对内深度融合,实现转型升级;对外跨界融合,以用户为中心,连接各种社会资源。

  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央视网的改制上市工作,以此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互联网文化企业的核心动能,力争为央视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建设一个聚集新媒体资源的生态型平台、有效对接市场的资本运营平台。

  (作者为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钱蔚)

上一篇: 新时代电视文艺创作的中国特色探析
下一篇:

央视广告套餐超值价格1.8w,火速来购!

联系我们 了解详情
© 2011-2020 CCTV央视广告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14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