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前幕后

我的工兵我的连

新闻来源:中央电视台 2016年06月06日 10:08 浏览次数:10591

----------------------------------------------------

  战争是残酷的,但那些战斗英雄却是伟大的。《等着我》节目中,求助人骆牧渊向观众口述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那段历史。在对越作战中,作为工兵的他在11次战斗任务中共排除617枚地雷,炸掉了敌人3个地下工事,最后在为战友分担任务时不幸被炸伤,双目失明。今年是工兵连参战30周年,回想起烽火连天的岁月,骆牧渊热血沸腾,他希望能把健在的战友重聚在一起,前往昔日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为逝去的战友扫墓,共叙战友之情。

  热血男儿去当兵

  骆牧渊出生在甘肃省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时的他很调皮。骆牧渊的父母虽然是农民,但很有文化。因为家里有氛围,骆牧渊小时候读了很多书,其中《明英列传》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他很向往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活。

  刚到部队时,骆牧渊连“一二一”都走不好,当时部队的规矩是,有一个人走不好,整个纵队都不能休息。骆牧渊因为年龄小,还是个新兵蛋子,经常出错,但是其他战友并没有责备他,一些老兵还在一旁教导他。不仅如此,骆牧渊想家的时候,老兵们还会找他聊天,开导他。在战友们的帮助下,他逐渐褪去了稚嫩。

  骆牧渊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他当时的任务主要是排雷,为了弥补自己年龄的差距,在训练中,同样一个科目别人练一两次,他要练十几次、二十几次,因此他的专业技术提高很快。“当时我们要接触的地雷有很多,大概40多种,像‘58式’、‘72式’,都是反步兵的压发地雷。还有一些像跳雷、绊发雷,甚至把绊发雷做成连环雷。我们用的探雷器实际上就是一根空心钢管,前面带着尖,一寸一寸地扎进地面,凭手感判断是石头、树根还是地雷,再排除它们。”每找出一颗地雷,都是和死神的一次拥抱。骆牧渊很快成了连老兵们也难以超越的“军事标兵”,不久后,他又被抽调到全军工兵集训大队,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训练目标,还成了全团唯一一个会使用火箭爆破器的人。

  新兵蛋子屡立战功

  当时的部队做宣传工作,给战士们发了一些英雄人物的小卡片,有董存瑞、黄继光,还有排雷400多枚的“排雷英雄”杨再林。骆牧渊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过杨再林,“在誓师大会上,只有我一个人表决心说:我一定要立二等功以上,力争把我的名字刻在老山。”

  骆牧渊上阵地的第6天,连队就接受了开辟17号阵地到19号阵地之间通路的任务。骆牧渊听说之后,跑到连部请求任务,他刚站定,两位班长就赶了来。两位班长一看骆牧渊抢了先,就冲他说:“小骆,你干脆就不要想了,新兵蛋子,第一次执行任务,你就靠边站吧。”骆牧渊一听就急了,心里想着“新兵怎么了,我的技术不比你们差”,嘴上就和他们争了起来。连长和指导员交换了一下眼神,叫他们3个人先回去,等支部研究了再说。骆牧渊根据以往的经验感觉到,指导员和连长已经默许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排长果然通知骆牧渊去执行任务,出发前,全连战友都来为骆牧渊他们送行,连长、指导员特意交代:“慎重初战,圆满完成任务,给连队做个样子。”骆牧渊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作为新兵,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被选中,说明自己的技术被连队承认了,刻苦训练的心血没有白费;紧张的是战场毕竟不是训练场,雷区又在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尤其是防御初期,敌人的炮火封锁很严,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骆牧渊和战友都做了最坏的准备,每个人都挂了两枚“光荣弹”。

  这一次出征执行任务,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骆牧渊和战友一天干完了3天的任务,他一人排雷131个,受到了团首长的表扬。初战告捷,更坚定了骆牧渊创纪录的信心。此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执行任务7次,排除地雷466个。但骆牧渊并没有满足,决心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向600个的目标奋斗。因为连续执行任务,在野外全靠吃干粮、喝积水生活,第10次执行任务后,骆牧渊就开始拉肚子,并伴有低烧。“5月底,我荣立了全师第一个二等功,上级让我到山下修整。对还不到17岁的我来说,每天修养比坐牢还难受,我坚决要求回到前线去。”

  双目失明的少年英雄

  回到前线的那个晚上,骆牧渊看到战友胡立强躲在猫耳洞里哭。胡立强和骆牧渊同年入伍,比骆牧渊大4岁左右,因为年龄相仿,他俩经常在一起玩闹,关系很好。胡立强家有5个孩子,他是唯一的儿子,父母关系不好,一直闹离婚。那天哭是因为妹妹来信,说父母不要她们了,问哥哥什么时候回家。

  第二天,胡立强接到了战斗任务。考虑到胡立强的情况,骆牧渊对他说:“我去吧,你该活着,我家兄弟四人,死我一个没关系。你要出事,几个妹妹怎么办?”骆牧渊还找到了连长和指导员,要求自己代替胡立强去执行任务。

  就是这一次执行任务,不幸降临了,骆牧渊遇到了一颗埋藏过久、保险锈蚀的地雷,当他手里的探雷针触向他在战场上遇到的第617枚地雷的时候,地雷炸了……“没昏迷之前,我的意识很清楚,感觉眼前一片粉红,内心到身体非常舒服,好像跑了很长很长的路,终于到目的地躺下来休息了。等我醒来,听到周围都是枪声炮声,一片混乱。”胸闷、呼吸不畅,骆牧渊意识到自己负伤了,卫生员给他打了强心针,他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迷。后来,有战友告诉他,当时他一直在喊:“我没有完成任务,我不下阵地。”在野战医疗所,骆牧渊的两只眼球都被摘除,那年他只有17岁。

  3个多月以后,骆牧渊和胡立强在后方的医院遇到了,这时胡立强已经失去了一条腿。原来,在1014战役中,胡立强因为执行任务被炮弹炸伤,小腿被炸断。骆牧渊大喊:“不是说好你再不上了,怎么把自己的腿都搞掉了。”胡立强打趣地回答他:“我这不是下来陪你嘛。”在医院养病的阶段,骆牧渊和胡立强常会去医院的小花园里晒太阳。“我看不见了,但是我可以推轮椅。胡立强坐着轮椅,可以给我指路。那个时候因为刚刚负伤,我们心情都特别不好。但我们之间也常会有安慰、鼓励。”

  战友跨越30年再聚首

  “一般很多人会忽略工兵,以为工兵只是铺路架桥的。其实不然,工兵被誉为‘战斗之锋’,永远处于战斗的最前沿。当炮火还未停止的时候,工兵就要冲上去排雷破障,为步兵开路,工兵是战斗部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骆牧渊所在的工兵连成立比较晚,但他们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凝聚力都是极强的。在对越作战的一年中,他们连获得了一个集体一等功,7个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不计其数。在这个集体中,骆牧渊深深体会到了军人的荣誉感。

  “连队就像家一样,战友之间的感情堪比手足之情。”信件本属于个人隐私,但在工兵连里却不是,工兵连就是一个大家庭,每当有战士的家里来信,大家就会聚在一起听那个战士念家信,共同分享来自家庭的关怀和挂念。当时骆牧渊的班长是马增明,和骆牧渊关系很好。马增明经常收到女朋友寄来的书信,每到此时,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和他人分享这份喜悦。骆牧渊记得有好几次吃过晚饭后马增明找他,手舞足蹈地炫耀女朋友的书信,给他看女朋友的照片。然而在1014战役之前的一次任务中,因为爆破筒意外爆炸,马增明为了保护战友,只身把爆破筒压在身下,成为工兵连唯一 一个在对越战争中牺牲的战士。

  今年是工兵连参战30周年,当年49人的工兵连如今已有6位战士因牺牲或疾病离开人世,还有4位战友没有联系到。在《等着我》的节目现场,节目组成功寻找到了战士陈明理,另外3位战士刘清松、胡继维、钮宁仍在继续寻找中。“为什么我们要找这些战友,因为战场上牺牲的加上后来病逝的,一个个生死兄弟都离开了。我们活着的这些战友们,得找个机会聚一聚,尤其今年是我们参战30年,这就像是我们工兵连的集合号。”工兵连用热血与忠诚谱写出了生命的本色,值得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向他们致敬。 

  (作者为中国电视报记者 韩 平)

上一篇: 亲历800米悬崖路
下一篇: 让百姓“圆梦” 助推全民健身

央视广告套餐超值价格1.8w,火速来购!

联系我们 了解详情
© 2011-2020 CCTV央视广告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14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