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前幕后

曾经天涯变咫尺——纪录片《丝路:沙与海的交响》拍摄侧记

新闻来源:中央电视台 2016年12月28日 15:13 浏览次数:10571

----------------------------------------------------

  自从“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和沿线各国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收益的不仅仅是中国和相关各国的国家经济,更是数以亿计的普通百姓。而与此同时,曾经相隔万里的两个地方,却似乎在一夜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在12月15日至18日23:05播出的系列纪录片《丝路:沙与海的交响》便讲述了发生在两地人身上的故事。“这绝不是一部泛泛而谈的纪录片,我们努力呈现给大众扎扎实实的人物、故事,至于‘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影响究竟是什么,观众一目了然。”该片总导演任超说道。

  咫尺天涯的双城故事

  广东与新疆,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两个有着截然不同气质,更是很难联系在一起的地区。然而,这几年,因为援疆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广东与新疆早就在经济、文化、民生等众多方面都联结起来了。

  广州自古就是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和海上通道。珠海港目前与中海港控共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已在前期的积极建设当中,一条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即将通达。而陆路上,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经由中巴友谊公路与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连通。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在了一起,“一带一路”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跨越高山深海,逐步构建起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

  正如纪录片中所说:“陆海联动,东西双向开放,‘一带一路’让新疆与广州,让这沙与海之间开启了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交响,也为广东和新疆带来新的历史契机。”

  纪录片《丝路:沙与海的交响》(以下简称《丝路》)的总导演任超感慨地说:“别以为‘一带一路’离普通人生活有多远,我们这部纪录片就拍摄了几十位与之相关的普通百姓,而像他们这样得益于‘一带一路’的人,还有很多。我们拍摄休息时,坐在广东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饭馆,就可以听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用不同语言谈论着‘一带一路’,比如最近政策有什么倾斜,比如海关又出了什么优惠政策等等。”

  交流沟通的纽扣人物

  塔什库尔干县是中巴公路上我国境内的最后一站,作为这条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给这里带来了新的机遇。《丝路》摄制组将在这里结识到的一个人物和他的故事作为了整部纪录片的第一个故事展现给观众。对于这个安排,任超坦言确实是有意为之,他解释说:“‘一带一路’不仅仅是让某几个企业发家,也让所有的沿线百姓受益,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也包括其他很多方面,总之就是加强了沿线地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艾布力就是这样一个连通人们之间交流的纽扣式的人物。”

  艾布力曾经担任塔什库尔干县文化局局长,他是这里有名的文化人。“我们联络采访时,几乎所有人都推荐我们和艾布力好好聊聊。”任超说,艾布力退休后开了一家打字复印店,最初就是想和妻子赚一点零花钱贴补家用。不过虽名为打字复印店,但忙得最多的其实是翻译和代书写的工作。当地群众说塔吉克语,但政府公文和对外交流上很多时候都需要用汉语或维吾尔语书写,因此艾布力的打字复印店就成为一个事实上的翻译中心。去年开张时,店里只有艾布力和妻子两个人。但到了今年,他就忽然发现忙不过来了。原来,因为“一带一路”,小城与外地甚至周边国家的交往明显多了很多,因此他又招了三名员工,但依然有些忙不过来。

  “特别有意思的是,艾布力有过政府工作的经历,又深受当地人的信任,所以不论是老百姓还是政府工作人员,不论是做贸易的还是做旅游的,找他翻译、征求他意见的人络绎不绝。”任超说,艾布力也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看着大家都热衷于“一带一路”,于是也计划赶着这个热潮,把家乡塔什库尔干的美丽和悠久文化好好地向更多人推广一下。为此他还设计了一条深度旅行的线路,为来塔什库尔干旅游或者做生意的人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

  看到未来发展机遇的不仅仅是艾布力,自从“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来,为了方便当地群众与各国人员的沟通,政府开办了免费的外语培训班,教授周边各个中亚国家的语言文字,艾布力也在这里当上了老师。

  艾布力相信,经过周密地设计,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他的旅游项目一定能够做起来,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此领略到帕米尔高原上古丝绸之路的风情。

  有中国梦的外国主厨

  国人善美食,广东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好客热情的中国人也愿意将最可口、最美味的食品拿来款待客人。而豪气又精明的生意人,更是不愿在饮食上怠慢了客户。有意思的是,《丝路》一片里就记录了一位经历丰富、颇有经济头脑的外国大厨。

  一家靠卖灯具起家的中国老板发现占自己总客户数量80%的中东客户每次来广东谈生意都没什么地方可吃饭,他自己车里总放着黄瓜、面包、大饼等可以简单充饥的食物。于是,尽管最初只是抱着解决自己客户吃饭难的问题,这个中国老板的阿拉伯餐厅几年后已经成为了广东中山最受外国人欢迎的餐厅之一。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这里灯具产业迎来了一轮新的高峰,这家餐厅几乎每天都顾客爆满,而餐厅里的客人绝大多数都是阿拉伯面孔。

  餐厅的成功不仅在于这位中国老板选对了方向,更在于他请对了厨师。餐厅的主厨名叫费迪,来自叙利亚,在这家餐厅他的工作不仅仅是做菜,还包括了客户关系的维护,只要有闲暇,他就会出现在大厅中,和客人寒暄聊天。除了阿拉伯语外,费迪也能说英语和汉语。“费迪几年前还在义乌工作过,当时做的并不是厨师,后来他辗转得知这里要开个阿拉伯餐厅,而他大学学的正是烹饪,于是毅然来到了中山。”任超说,最初费迪可能并没有打定主意在此久留,但这几年已经让他在中山扎了根,他甚至已经从最初单纯的厨师雇员,变成了公司的合伙人,还开展起卖水烟具这么一个项目。

  也是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费迪的水烟具销售情况好得出奇,仅4个月就完成了年度销售计划。现在,费迪娶了中国太太,有了自己的小宝宝,算是彻底在中国安家了。

  任超说,费迪接受采访时显得特别开心和满足,他一直说自己觉得中国人很友好,政策好,所以他们才有这么多机会。他还特意说,他也有自己的中国梦,就是跟老婆、女儿一起开心快乐地生活。

  餐厅的生意依旧火爆,来中山的阿拉伯人已经把这里当成了他们在中国的又一个家园。他们把自己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与“一带一路”的推进联系在了一起。

  (作者为中国电视报记者 李冰)

上一篇: 电视纪录片走向世界的中国梦——闫东访谈录
下一篇: 刑侦专家挑战“刻骨寻人”引热议

央视广告套餐超值价格1.8w,火速来购!

联系我们 了解详情
© 2011-2020 CCTV央视广告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14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