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探索

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新闻来源:中央电视台 2017年01月20日 14:03 浏览次数:10561

----------------------------------------------------

  近年来在媒体融合以及跨界传播趋势的引导下,广电技术平台在构建和应用中也逐步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既要提升传统业务又能支撑新媒体平台,利用电视台强大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传播渠道,加强视频内容和信息数据的整合,二者相互依托继而逐步实现融合。因此融合媒体平台的信息互动技术便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有效助推力,以互动技术为基础,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互的形态,增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端互动传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带动新媒体端的受众以各种互动方式参与到电视媒体中。由此可见,演播室作为电视台节目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媒体融合互动技术的应用上需要加强传统演播室视频与数据在技术和内容两个层面的互动应用,通过技术创新生成新的技术应用模式、满足新媒体应用的需求,借助网络渠道和平台以及传统媒体独具的权威性和视频核心资源,达到扩展覆盖地域、扩大受众群体、增强内容反馈的效果。 

  一 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建设目标

  融合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独立发展的时代不同,技术、业务、产业边界的相互突破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的受众对待媒介的方式,电视所代表的传统媒体具有良好的视听体验,但在传播方式上以线性单向为主,这就需要将广电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整合,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联和互动,达到跨平台融合的传播效果。

  跨平台传播策略的关键技术是“互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为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量,同时新媒体以无时空限制的方式完善自身的传播渠道,随着电视与互联网产业边界的日渐消融,改变传统媒体线性单向传播的思路,将电视用户的个体思想融入到节目中,直接让大量的非演播室现场观众和用户接触、参与节目,强调观众个性化的观点。

  演播室作为电视台节目生产的前期系统,以现有传统演播室系统为基础平台,将大量来自互联网平台的新媒体应用引入演播室,将演播室的功能范围扩展到社交媒体平台、新媒体应用平台,如手机端的社交功能平台和专门开发的APP等。融合媒体演播室通过互动技术在竞争的媒体环境下打造全新的融合传播形态,同时还在演播室现场实时对观众和用户的行为或数据做出分析,并以此贯穿节目进程的始终,达到场内互动、场外互动、内外联动三者之间的有效结合。

  二 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的设计

  融合媒体演播室信息互动平台的建立可以让传统媒体时代的“观众”群体延伸扩展至新媒体受众,既涵盖了电视观众又容纳了现场观众,并将互动范围拓展为演播室场内与场外,电视终端与新媒体终端。

  1. 互动技术平台设计的基本思路

  (1)实现拓展演播室空间

  传统演播室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物理区域的限制,使得更多的观众无法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内容的创作。融合媒体演播室帮助以各种途径收看电视节目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参与互动的应用,来达到观众与节目本身互动的目的。受众人群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面向电视观众,提供基于电视节目内容的投票、评论、调查等多种互动服务;二是面向移动媒体受众,提供节目直播、点播、投票、评论等服务;三是面向现场观众,提供现场投票、打分、评论等场内互动服务。

  (2)实现拓宽数据来源

  将多种形式的数据引入演播室环境,这其中既包括来自新媒体端的互动数据,又包括互联网端的各种资讯数据,甚至还能“兼容”依托于云平台的专业分析数据,通过数据与演播室的联通为互动提供了多样化的利用方式。传统演播室基于安全因素,限制了外部系统的接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目的创作空间。融合媒体演播室通过多级数据摆渡的方式,实现了演播室与互联网数据的贯通,将互动数据、专业数据、资讯数据等直接引入到演播室内部,并与演播室的大屏包装和节目在线包装系统、场内互动系统自动对接,为节目制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3)增强观众黏性

  媒体的受众呈现一种多样化群分的形态,传统媒体多频道的分类传播正是基于此种形态而相应产生的,通过互动技术的实现可以让不同的受众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参与到演播室节目现场,以投票、评论、抽奖等诸多方式让多终端受众参与节目,使不同类别的节目与自身固有的受众达到高度的黏合。

  (4)实现丰富呈现形式

  传统演播室的主要依托大屏包装和节目在线包装来实现一定的视觉效果,融合媒体演播室引入了更多的互动及呈现方式,系统之间信息互通,使得电视节目的表现更为直观,更为真实。通过互动技术在演播室的应用实现,在演播室场内呈现的方式也就相应地拓展为内容呈现和互动呈现,让互动的结果与节目内容紧密结合,实时信息的呈现也让受众能迅速产生现场参与的感受。

  这四个方面的实现结果不仅可以在技术上创新,而且带来节目制作的创新,通过多数据源为互动形式带来精准的服务,透过互动结果的实时分析和数据的实时接入极大地丰富演播室内呈现的环节,从而带来收视率和新媒体互动效果的提升,形成一种良性闭环的架构。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演播室,融合媒体演播室对于技术资源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升,使其在支撑电视+互联网方面具备了更大的优势。

  2. 互动技术平台的架构设计

  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的架构设计上主要考虑增加传统演播室的信息互动,将其建设为全新的智能化、信息化新媒体演播室的任务,因此技术平台构建的首要出发点是以适配多类节目的制作为基础。

  (1)构建面向演播室的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用于演播室内部的新媒体业务着重针对于互动观众、选手、嘉宾等用户信息资源的管理,而这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也是融合媒体演播室的重要构成部分,综合管理系统可以为每个栏目提供专门的信息资源综合管理,这些信息可以与场内各个系统进行无缝衔接,方便节目制作过程中实时对信息进行可视化的利用,更好地服务于节目内容。

  (2)构建面向演播室内的信息分发系统

  演播室内的信息分发系统用于实现演播室外部汇聚层的信息接入以及面向场内各子系统模块的信息分发工作,提供标准的文字、图片、音视频(流式或文件)、结构化数据等新媒体信息的接收和分发接口,满足多类型外部数据接入的需求。场内信息分发系统主要包含信息分发功能模块、大屏包装呈现和节目在线包装系统的数据接口以及场内多种类型互动业务的开发。

  (3)构建面向演播室内的互动系统

  演播室内的互动系统可以同时为多个演播室提供统一的多类型融合媒体互动服务,以满足各类栏目的常规新媒体互动应用。

  融合媒体演播室的互动系统还涉及如何配置演播室节目制作中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如何在节目前期策划阶段就尽早加入对新媒体技术需求的支持,将融合媒体演播室的技术创新发展成为对应的产品模块,以便更好地服务融合媒体节目制作。信息化演播室将传统的大屏包装呈现和H5页面呈现相融合,在为节目提供更多的展示形式的基础上,极大地缩短了包装的制作时间,同时信息化的包装既可以面向大屏交互系统提供生动、流畅、信息丰富的大屏展示,也可以通过触控式平板与大屏进行信息的交互控制,图1为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架构。

   图1 为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架构

  三 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的构建

  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的功能需求既包括面向台内演播室群组的数据接入系统又包括演播室群组内的新媒体互动系统,多平台数据源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端获取和云端的筛选后进入台内网络安全架构下的DMZ缓冲区,汇聚至台内的数据中心,同时配置相应的应用软件以满足数据的逐级审核和分类机制,审核后的数据源传输至演播室群组内的平台后再辅以各种互动应用的开发来服务于新媒体节目的制作。图2为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

  互动技术系统功能包含六个主要模块。

   图2: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技术平台系统图

  1. 数据采集功能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接收外部需要进入演播室的各类数据,数据来源包含微信、微博、APP、专业数据和资讯数据等渠道;数据类型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类型。

  2. 数据摆渡系统

  数据摆渡系统需将数据采集系统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存储,并为数据播控系统提供数据输出服务,既能满足台内网络安全原则,又能实现数据的实时摆渡式传输。

  3. 数据播控系统

  数据播控系统包括内容审核和内容发布功能。数据播控系统实现了与传统演播室成熟的大屏包装和节目在线包装系统的接口对接,确保了实时数据与包装系统的互联互通,为互动呈现的多样化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4. 互动功能系统

  (1)投票模块

  用户可直接选中相应选项进行在线投票,支持单选和多选两种形式,网站管理员可自由设置和修改投票主题内容,包括标题、内容、题目选项等,内容和选项支持插入图片。系统能够对作弊和恶意投票进行预防和控制(如启用IP限制和Cookies限制策略,防止同一IP地址的投票攻击),保证投票调查的精准度。系统对于所有的投票结果可进行实时统计和分析,网站管理员可以设置是否公开投票统计结果,可以按列表纯数字、柱状图或饼状图等形式展现统计结果。

  (2)评论模块

  评论模块支持网友使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进行评论和留言。评论和留言后台管理可设定先审后发或先发后审功能,评论展示页面提供点赞、再评论功能。

  (3)调查模块

  可自行设定或生成网络问卷调查,调查题目可由选择题、问答题、简答题等多种形式组合而成。答题结果可分题显示,亦可生成完整的统计报告,答题结果可设置为在页面显示或只供后台查看,可对参与答题网友根据不同条件进行分类筛选。

  (4)竞猜模块

  竞猜模块为栏目组提供题目编辑、答案编辑、竞猜活动开启及关闭时间,竞猜活动结束后,能够提供竞猜结果的统计及报表输出。

  (5)抽奖模块

  抽奖模块包含“先到先得”和“按概率抽奖”两种奖品发放规则。奖品类型支持微信红包、微信卡券、第三方卡券、实物奖品等类型,每轮次抽奖均可以配置多种奖品类别。对于奖品种类、每类奖品数量、中奖概率均可以自由设定。

  (6)二维码管理模块

  二维码管理在演播室场内节目录制过程中使用,现场观众通过扫描提供的二维码进入互动页面,可以有效地限制观众参与群体。二维码管理包含二维码的生成、测试及输出功能。

  5. 节目管理系统

  (1)节目管理

  针对节目录制要求,设计并实现节目录制管理,包含演播室内节目属性维护、节目录制计划、节目录制资源等内容的统一管理功能。

  (2)选手管理

  选手管理是指节目在演播室录制过程中涉及的选手资源管理,能够维护选手基本资料,选手在节目进行过程的各类竞赛数据管理,选手晋级、淘汰记录、观众针对选手的各类互动数据管理。

  (3)嘉宾管理

  嘉宾管理包含针对嘉宾的基础信息管理,嘉宾观点、评论内容管理,观众对嘉宾的各类互动数据管理。

  6. 整体互动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用于管理人员对互动系统内所有功能使用做集中管理,对于系统内部资源做整合归档管理,包括系统参数模块、权限模块、系统日志模块等功能。

  系统参数模块提供系统参数的统一设置和管理;

  权限模块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部门管理等功能;

  系统日志模块提供系统日志功能,系统的必要日志和用户的每一步操作日志都会被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的核对和问题的定位、责任的追查等。

  由以上功能模块构成的系统模型组成如图3所示。

   图3:互动系统功能模块

  四 融合媒体演播室互动信息的发布

  媒体融合时代下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希望实现跨平台、跨媒体传播的效果。媒体的融合势必建立在技术和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面向全媒体节目生产制作的新媒体演播室,构建出融合媒体制作技术平台,创新节目制作的服务形式,从而开拓出全新的技术应用空间。传统媒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容和节目的质量,而新媒体更多地依赖于技术和功能的创新,因此融合媒体演播室应当着力于在技术上打破不同媒体的界限,在节目生产的最前端改变和创新节目生产的现状,利用新技术打造具备新媒体端的应用,为终端的媒体融合创造必要条件。

  首先,依托于云计算平台,为演播室平台构建大数据技术应用模块,同时辅以智能推荐技术,为演播室直播现场推荐所需内容信息和多终端数据文件,利用演播室各种内外联动、互动的手段,完成节目录制及直播,体现观众的观点,以分众式的传播为观众服务;在节目播出后,还可以依靠互动平台搜集相关节目评价及观众信息,建立完善的播后评价体系,完成参与演播室直播节目的用户画像,为下期节目策划提供依据,并为媒体运营提供科学基础。

  其次,应当从技术上改变演播室面向线性传播频道单一生产的现状,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激发用户参与节目的热情,增加演播室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构建面向多渠道以及多终端传播源头的技术平台,丰富节目呈现的多视角化。如图4所示,该模式可将演播室内多讯道的信号源进行转码以适应新媒体端播放的需求,将视频流推送至CDN分发,同时在接收终端以可选的方式给予用户充分的自主性。

  我们知道,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将不断地促使传统演播室必须采取新的平台设计来向融合媒体演播室发展,传统媒体时代的“节目”或“栏目”也许会演化为具备新媒体互动元素的资源或者是某个产品,新媒体产品的“内容”与融合媒体的技术的相互合作和配合共同推进媒介的融合,并且通过这些技术路线势必产生新的节目制作流程,也由此在节目制作流程内渗透了媒体融合的理念,透过融合媒体演播室为新媒体节目运行方式与流程管理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技术制作中心  智卫)

上一篇: 坚守定位 联动融合 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下一篇: 电视节目中使用摄影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央视广告套餐超值价格1.8w,火速来购!

联系我们 了解详情
© 2011-2020 CCTV央视广告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1491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