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探索

从VGC到UGC 打造央视移动新闻网

新闻来源:中央电视台 2016年09月18日 15:09 浏览次数:10746

----------------------------------------------------

  央视新闻从2012年正式启动新媒体业务,经历了借船出海、自有品牌、持续创新、4次迭代4个发展阶段。在3年的实践中,我们依托自身优势,以电视与新媒体的良性互动为出发点,做大做强微博、微信、客户端,同时打造出微视频的强势品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央媒的“三微一端”产品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定位、不同应用场景,开发出多个产品,在一个央视新闻的品牌下,形成了央视新闻新媒体矩阵,截至目前,各平台用户总数接近2.5亿。

  一、对“两会”报道中VGC平台使用的思考

  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央视新闻中心首次把新媒体平台作为大型活动报道的主战场,举全中心之力支持新媒体“两会”报道。央视新闻创新推出“一微一云一平台”三大新媒体产品,尽最大努力挖掘和放大独家报道资源,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牢牢占据了新媒体的战略高地,构建了电视屏幕与新媒体相互呼应、全景呈现、立体传播的多层次报道格局,以压倒性优势领跑全网,实现发稿量和阅读量“双量齐发”:总发稿2649条,总阅读量突破40.87亿次;微视频累计发稿达1143条,总阅读量超过13.94亿次。

  此次“两会”报道,央视新闻中心将内容策划与媒介创新紧密结合,首次试验性使用VGC(全球记者视频回传)平台,方便记者通过手机直接将拍摄素材上载回传。台内的V观制作编辑可以第一时间收到相关内容,并即刻制作V观产品发布。“两会”期间,记者供稿2000余条,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譬如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在传统直播之外,增加了适合新媒体的呈现和传播方式,对视频做了切分和碎片化处理,在直播过程中,不断在手机端推出2分半至3分钟的短视频段落,一共推送了28条。

  央视新闻要努力实现的融合是“抬头看现场,低头看背景”“抬头看大屏,低头看小屏”“抬头看热闹,低头看门道”。抬头看的是现场的进行时,低头看的是各种解读和背景。我们把这叫作“轻剪辑、深阅读”,通过配图、图示、背景说明、与之相关的话题,增加微视频的阅读量和精阅读的可能性。这背后有强大团队来支持。

  VGC平台投入使用,主要有以下3个重要价值。

  (1)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央视新闻新媒体视频产品的时效性与独家性。这一平台成功地将记者手机拍摄、手机回传、即时处理等多个生产环节融入央视新闻中心节目生产环节之中,实现了对文稿、图片、视频等素材的集中收集、统一生产、统一分发,为下一步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做出了有力的探索。

  (2)创新工作机制,推进记者深度转型。VGC回传平台良好的使用体验大大提高了记者的发稿积极性,海外记者也纷纷要求使用这一平台尝试回传新媒体短视频素材。经过试验发现,目前的VGC平台可以满足央视新闻中心全球记者的发稿需求,实现了只要有手机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即时发稿,为下一步促进媒体融合、实现电视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提供了抓手。

  (3)为未来进一步实现UGC(用户生成内容)提供了实践基础。下一阶段,央视新闻将以此为基础,建设用户上传内容平台,扩大稿源,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强化央视新闻的优势。UGC平台是有效获得和提升用户黏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在新媒体生态下获得稿源、赢得时效、通过交互递进新闻的重要开掘。UGC平台将成为打通主流媒体和民意民情的沟通途径,用户赋予信息产品价值,每个用户自认独一无二,我们也要给予他们相应的尊重,从一对多的喊话,到一对一的交流,让央视新闻成为百姓心声最广阔的表达平台。 

  二、从VGC到UGC,变“覆盖观众”为“连接用户”

  在基本完成了内容在新媒体上的覆盖之后,央视新闻目前最缺失的,就是能真正与用户实时互动、让用户充分参与的平台。简单的留言、投票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参与渴望,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用户生成内容(UGC)平台,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央视新闻信息流的制造者。我们的思考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从观众到用户,意味着媒体传播生态的重构

  新媒体具有多屏覆盖、碎片化传播、双向互动、用户生成内容等传播规律,更根本的,是我们的传播对象已经完成了从观众到用户的转变。“用户”这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有很强的经济色彩,但其更本质的含义是传媒和受众关系的重构,是传播起点与传播终端位置的全新界定。

  在笔者看来,观众和用户主要存在以下3点差异。

  (1)观众是模糊的,用户是具体的。由于媒介特质,电视媒体对受众难以有精确的了解,谁在看、在什么情景下看、如何看,都只能通过有限的抽样调查进行模糊了解。

  互联网时代,用户是具体的,通过入网、注册,部分个人资料进入了数据库,而个体在网络上的每一个行为都有迹可循。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分辨出用户的行为模式、兴趣偏好等。比如,用户对资讯的偏好不仅和兴趣相关,也和他所处的阅读场景、资讯的关联性等因素相关,通过对这些日常数据的累积和挖掘,就可以准确地向用户推荐最适合的内容,打造专属于每个人的智慧门户。

  (2)观众是被动的,用户是主动的。由于观众的模糊性,决定了其在传播链条中处于被主导的位置。媒体传播什么,观众就接受什么,媒体对观众无控制功能,观众对媒体也无可奈何。而互联网用户可以主动成为传播者和内容生产者,尤其是对于社交媒体,用户往往还居于主导地位。

  (3)观众处于劣势,用户走向平等。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拥有从内容到发布的垄断权,受众对媒介并没有反制权,在传播链条中处于劣势地位。互联网时代,媒介平台的开放性赋予用户更多参与权利,用户集聚的效应甚至可以在二次发酵传播中构成对传统媒体报道的颠覆。

  2.从生存发展的高度认识用户价值

  (1)拥有更多用户的媒体,才是主流媒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的生存权不仅取决于宣传导向正误,还取决于用户的认知和信任。主流媒体的地位不是天然存在的,也不是政策赋予的,而是由其对舆论的影响力、引导力决定的。或者说,谁能拥有更多的用户,谁就更有条件成为主流媒体。

  (2)以用户为中心是未来媒体商业模式的基础。互联网时代,传媒业的部分环节已经被工具和服务取代了,比如,IT技术使得数字化的信息不需要进行排版和印刷;校对和编辑环节被编辑器这样的工具取代;发行也正在被新媒体平台和软件取代……不过,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其本质都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只不过分工不同,传统媒体侧重于内容的生产,而新媒体擅长于内容的分发。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通常是免费的,用户迁移的成本相当低,只有千方百计开发好自己的产品,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才能留住用户。

  (3)从观众到用户,将重构媒体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从生产方式上,单个的、孤立的新闻生产正在被个体的、社会性的生产所取代。首先,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区隔被打破,生产和消费渐次融合;其次,新闻生产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很多新闻事件是在民情民意的参与发酵下建构的;最后,新闻产品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极大延伸,任何媒体再难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公众可以随时随地卷入信息的生成过程中。在组织结构上,新兴媒体的内容部门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将各平台媒介集中化运行,一体策划,统一生产,多平台分发。另外,大数据分析团队、用户行为研究团队、产品技术团队,也将在融合后的新兴主流媒体中居于重要地位。

  3.UGC平台将进一步巩固央视新闻整体报道能力

  央视拥有31个国内记者站以及遍布全球的海外分台、记者站,拥有强大的记者队伍和新闻采编能力。其他商业互联网平台虽然也在做UGC,但只能完成事件的散点引爆,并不具备系统专业报道的跟进能力。当央视新闻开通UGC后,用户稿源、机构稿源、专业报道能力将形成强大的系统性优势。同时,央视新闻拥有专业的制作人员、全流程伴随广电技术进步的工程师、熟悉传播规律并坚守专业标准的把关人,这种整体优势是任何一家商业网站都无法复制的。

  4.借鉴国际一流媒体的战略选择

  CNN、NBC等新闻机构都毫无例外地重视与用户互动,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想方设法与用户建立连接。

  (1)CNN在PC端和移动端布局iReport。CNN的iReport自2006年上线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单向传播的传统模式,使受众真正有机会实时参与打破媒介内容的传播过程,大大提升了CNN在互联网时代的黏着力。移动互联网时代,CNN在其客户端上也嵌入了iReport频道,用户注册后,可以参与CNN的话题征集,分享自己拍摄的视频。iReport也成为CNN聚合用户的平台,并逐渐成为CNN重大突发新闻报道的核心方式之一。

  (2)NBC收购Stringwire。2013年,NBC收购了新闻视频直击网站Stringwire。Stringwire的主要功能是搜索Twitter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发现在新闻事件现场的当事人,通过当事人用手机拍摄新闻现场,把大量的现场视频无缝嵌入到NBC新闻控制台中。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或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可以建立基于位置信息和关键词的搜索机制,达到及时发现潜在曝料人的目的。

  三、从VGC到UGC,打造央视移动新闻网

  UGC作为一个应用,需要搭载在自有的产品平台上。这一平台,就是我们规划建设的央视移动新闻网。

  央视新闻经过3年发展,已完成“三微一端”的产品布局。在经历了从借船出海到自有品牌的发展过程后,我们也逐步明确,只有建设自有平台,才能使央视新闻真正拥有自己的用户,从而为实现央视未来新的增长极奠定基础。

  目前,我们只有央视新闻客户端一款独立产品,也是央视新闻唯一的独立产品,在经历了5次改版之后,已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发布平台。但强势的新媒体平台多以产品矩阵的方式参与竞争,例如,新浪微博打造“秒拍”,作为短视频聚合产品;腾讯推出了“天天快报”,主打个性阅读、轻松评论;凤凰网投资了“一点资讯”客户端,定位在兴趣引擎和自媒体内容分发。在这种形势下,央视新闻以单一产品“打天下”难以容纳更多的功能需求,也无法形成对不同用户群体的覆盖,自有平台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并且,媒体类的客户端已是竞争激烈的红海,各类产品数以百计。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客户端在内容上相似度很高,比拼的主要是用户捆绑能力和渠道分发能力。今日头条通过机器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的方式,也逐渐被其他产品吸纳,各平台在产品上的近似度越来越高。

  央视新闻未来的开疆拓土,必须通过全媒体转型来实现,突破“三微一端”的发展格局,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进化,释放出融合的巨大力量。央视新闻的客户端进入市场较晚,虽然在视频内容方面拥有独家优势,但在技术、产品方面短板明显,可以说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只能处于一个追赶者的角色,难以实现爆发性的增长。

  因此,央视新闻必须能够找到自身的比较优势,开辟新的蓝海。而央视移动新闻网正是在我们充分分析自身特点、考虑市场竞争环境后提出的方案,是开辟蓝海的战略举措。

  在起步时期,央视新闻采取了借船出海、借力发展的策略,微博与新浪合作,微信与腾讯合作,客户端与搜狐合作。直到拥有自有品牌央视新闻客户端,可以说是第一次飞跃,而接下来更具里程碑意义的飞跃则是建立央视移动新闻网,推动电视屏幕与新媒体平台的一体化进程。

  央视移动新闻网是央视新闻中央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央视新闻一体化运行的自有平台。在前端,央视移动新闻网是一个用户上传互动的平台,包括全球记者回传平台;在后端,央视移动新闻网则是实现新闻采编播存用数字化、集约化管理,实现资源协调共享、高效分发的系统。

  央视移动新闻网建成之后,主要将由以下3个功能模块组成。

  1.用户上传系统

  强调交互、强调用户生成内容,平台建成后将成为用户上传图文、视频素材的重要渠道,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中,用户不仅可以上传图文、视频素材,还可以利用现场的移动设备,如手机、智能眼镜等直接向演播室传输现场画面,成为专业记者到达现场前的重要信息源。

  用户上传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主动上传。注册用户安装央视移动新闻网手机应用,可随时上传视频和内容;还可以根据央视新闻发布的征集议题上传相关视频。第二,邀请上传。用户出现在新闻事件的现场,他(她)就有可能成为我们要抓取的线人。通过关键词、IP地址、位置信息等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和搜索,能够锁定潜在的曝料人,值守人员可立即通过事件现场附近的I Beacon或信息推送向这个人发送的邀请链接,邀请对方将手机摄像头开通,并接入我们的信号收录系统。

  2.全媒体通稿媒资系统

  央视移动新闻网不仅是一个面向用户的应用平台,而且将成为央视新闻中央厨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的全媒体新闻生产流程。 

  新媒体积累了大量媒资,由于没有媒资存储平台,这些内容散落在编辑端和各个发布平台上,检索、使用都不方便。央视移动新闻网将与NPM(新闻生产管理)系统打通,整合所有外部新闻素材和画面,整合对象包括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新华社等所有外部供稿资源,以及UGC、机构稿源等,实现媒资的云共享,为创新新闻产品类型、提高新闻处理速度、挖掘新闻资源价值提供支撑。

  3.采编一体化系统

  突发事件发生时,在世界任何角落的记者都可以登录这个平台随时更新动态,也可以发送图片、视频等素材,后方Desk团队则可以在第一时间获知。 所有用户上传内容进入一级库,经编辑核实、确认后,可以对素材进行编目,使之作为通稿进入与现有索贝系统相联通的二级素材库,全中心、全台均可以查阅、下载。

  从VGC到UGC,再到央视移动新闻网,是央视新闻以“电视+”为战略思想,加快“智慧融媒体”建设步伐,推动央视新闻一体化运行的创新实践。技术不断进化,电视媒体也在不断进化。我们很难断言某一个方面的创新是绝对需要的,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些能够让传统观众转化为用户的创新,能够在内容和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建立更紧密连接的创新,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未来。

  有观点认为,通过向媒体业的扩张,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赋能机构。BAT攫取用户的能力是传统媒体短时间难以比拟的,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专业性、权威性也不会轻易被颠覆。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正确方向上加速创新,央视新闻新媒体不仅能够在新媒体时代领跑主流媒体,也必然成为一个导向正确、立场坚定、劝服力和影响力巨大的赋能机构。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  杨继红)

上一篇: 中央电视台二维有线传输索道摄像系统介绍
下一篇: 国际政治冲突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的报道框架

央视广告套餐超值价格1.8w,火速来购!

联系我们 了解详情
© 2011-2020 CCTV央视广告服务平台 京ICP备11011491号-5